《黄鹤楼》全诗_黄鹤楼全诗原文

每日诗词
2024 03-13 10:21 点击:
《黄鹤楼》全诗_黄鹤楼全诗原文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黄鹤楼》全诗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黄鹤楼》全诗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崔颢·黄鹤楼》原文、注释与赏析

2.古诗黄鹤楼的作者是谁

3.黄鹤楼全诗

4.《黄鹤楼》中的名句有哪些?

5.求 《黄鹤楼》崔颢 解释+全诗+赏析!

6.崔颢《黄鹤楼》全诗

《黄鹤楼》全诗_黄鹤楼全诗原文

《崔颢·黄鹤楼》原文、注释与赏析

        崔颢·黄鹤楼

        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进士。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将其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记述不多。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题解黄鹤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这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唐诗三百首》就把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沧浪诗话》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注释1.黄鹤楼:旧址在今武昌桥头黄鹤矶上,背靠蛇山,俯瞰长江。2.昔人:传说中的仙人。其说有二:一说三国时蜀人费文袆(huì)跨鹤登仙,曾在黄鹤楼上憩息;一说仙人子安曾乘鹤经过黄鹤楼。3.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4.汉阳:今武汉汉阳,位于长江、汉水夹角地带,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5.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东汉末年,黄祖杀祢衡而埋于洲上,祢衡曾作过《鹦鹉赋》,后人因称其洲为鹦鹉洲。

        赏读提示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但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作者好像忘记了是在写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在这里,作者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此诗前半部分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描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那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所以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后来李白登楼时发现崔颢一诗,连称“绝妙、绝妙!”于是写下了四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后人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搁笔亭”,以志其事,使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此诗是标准的七言律诗体,写作特点是先放后收。诵读节奏动型为凝重型的。前两联应将想象、声音、情感“放”出去,着眼于“历史行进演替”的人事变换,语中或可夹杂些“沧桑”感,语势飘忽伸展一些也无妨。后两联面对眼前的实景,语势要“收”些,“汉阳树”“鹦鹉洲”登黄鹤楼眼及之物,虽然也算不得近景,但与前面的“历史”毕竟还有很大的时空间隔,所以用扎实的声势将他们“叼”出来为好。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诵读时也须注意“思乡情之愁”的贯注。

        推荐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古诗黄鹤楼的作者是谁

        原文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品简介

        题咏黄鹤楼的作品很多,但举世公认崔颢的《黄鹤楼》堪称绝唱,连大诗人李白也因?崔颢题诗在上头?而搁笔。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崔颢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可见对此诗的器重。《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注释

        黄鹤楼: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上,下临长江。传说三国时费祎在此楼乘鹤登仙,也有传说仙人子安曾经乘黄鹤经过此处,住留于此,故名黄鹤楼。

        昔人: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悠悠:久远的意思。

        翻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才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作者介绍

        崔颢(h?o)(约公元704?754年),汉族,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士,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唐代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这些都是为了什么?很值得人们思考。 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作品有《崔颢集》。

        崔颢开元十一年源少良下及进士第。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然行履稍劣,好(艹捕)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初李邕闻其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云:?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入。颢苦吟咏,当病起清虚,友人戏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诗瘦耳!?遂为口实。天宝十三年卒。有诗一卷,今行。(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他诗名很大,但事迹流传甚少,现存诗仅四十几首。

        讲解

        此诗为咏黄鹤楼的名篇佳作,即便是大诗人李白也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因为崔颢的诗实在太高妙了。他将黄鹤楼的历史传说与人生的感发写得如此空灵,如此真实,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时空切换自然,意境深远而又不晦涩,犹如信手拈来,读之如若行云流水,一泻而下。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说写起,昔日的仙人子安早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这远古传说的追溯,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也无疑是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神奇虚幻的神秘色彩。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无论从律诗的格律还是从意思上看都是承首联而来,仙人乘鹤而去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过,在这漫长的年月里,黄鹤楼有什么变化吗?没有。?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在说天空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在空中飘来荡去,并没有因黄鹤一去不返而有所改变。在诗人的笔下,?白云?也仿佛有了情感,有了灵魂,千百年来朝来夕往,黄鹤楼相伴。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飘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乡愁!这是写诗人所感,感叹人生,感叹乡愁。至此,诗人的真正意图才显现出来,吊古是为了伤今,抒发人生之失意,抒发思乡之情怀。

        全篇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没有一丝斧凿痕迹。诗的前四句是叙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是传说,是虚幻的;而后四句则是写实,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个人情怀。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

        该诗内容为吊古怀乡。登上黄鹤楼后,诗人为眼前的景色所感染,遂即兴赋诗,一气呵成。该诗自然清新,又有气势,为历代所推崇。据说,李白登楼看到此诗后,不禁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该诗的出色。

        黄鹤楼的得名缘自其位于武昌黄鹤山的地理位置《齐谐志》中有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的传说,《太平寰宇记》引《图经》中又有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的记载。诗人从楼的来历入手,从传说写起,由怀古进入写景,又从中引发乡愁,场面宏大,情思悠长。

        前四句围绕楼的得名写起,写此地空有此楼,人和鹤俱远去。黄鹤一去不复返,只留下悠悠的白云,充满了对此楼变迁的百般感慨。这四句用了散文的写法,一气呵成,没有遵守格律的要求,连用了三次?黄鹤?,但没有丝毫呆滞的感觉。

        后四句即景生情,写在楼上北望的见闻。他的写作顺序是由远到近,先写远处江北历历的汉阳树 ,接着写进入眼帘的鹦鹉洲头的萋萋芳草,最后写楼下近处大江上的烟波。但日暮的重重雾霭阻隔了回乡路,使他不禁顿生愁绪。和前半部分不同,后四句又严格遵循起了格律,若断实连,气韵一体。尤其是结尾,不仅收束有力,且给人缥缈苍茫之感。

        鉴赏

        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

        相传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223)。武昌古时叫鄂州。据《元和郡县志》记载:?鄂州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名楼,为黄鹤楼。?也有传说记载,三国时?1297?《唐诗鉴赏大典》

        一个名叫费文祎的人登仙,曾乘黄鹤在此楼休息,因此得名黄鹤楼。这使千年古楼蒙上了神奇色彩,更加闻名天下。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人漫游到了这里,乘兴登临,首先诵出了这样的诗句是很自然的。这个起句语言明白晓畅,表面上看没有什么辞采,但感情放纵恣肆,借助于楼名的传说,却能一下子将人们带进一个神话境界,引发出无限遐思。从这点说,这首诗的起句笔势突兀陡峭,引人入胜,寓奇崛于平易之中。面对历史陈迹,不免浮想联翩,?已乘?和?空余?,?昔人?与?此地?,两相映衬,凝成了古今变化、物是人非的巨大感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登楼之初的浩然情怀。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颔联由神话传说回到了现实感受。诗人登上了古楼,纵目远眺,只见碧空浩渺,白云悠悠。这样空茫的境界不免又使仕途坎坷的诗人产生人世彷徨的无限惆怅。诗人在这里突破了格律的限制,没有苛求对仗工整,词性和声律似对非对,前对后不对,但读起来音节浏亮,一气贯注,显得自然流动,并不着力。

        颈联两句对仗则非常精美工稳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绘出了一幅绚丽的大江景色。当诗人的视线从远处的天际回落到地面景物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汉阳。

        那里,绿树掩映,汉水交汇,在明丽的阳光下,看上去分外清晰,江面,只见一丘沙洲隆起江心,这就是鹦鹉洲了。东汉末年的文人弥衡,曾在洲上作过《鹦鹉赋》,弥衡被江夏太守黄祖杀于洲上,后人便改洲名为鹦鹉洲,作为纪念。弥衡素有文气,但怀才不遇,终遭不幸,如今只剩下一片芳草萋萋。诗人见景生情,不由地联想到自己的漂零身世。虽然他以如椽的大笔为眼前的景物勾勒出一幅色彩鲜丽,形象优美的图画:

        红艳的阳光,白亮的浪花,浓绿的树木,但是景色虽好,终究还是异乡的土地啊!

        于是,那惆怅的情怀就自然地转化为无尽的乡愁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末联描绘的江面已是一片暮霭,仿佛笼罩着烟雾一般。?烟?字能表现出一种朦胧、弥漫、飘忽的景象。为许多诗人喜用。崔颢在这里用了一个?烟波?,就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现出来了,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中蕴含着醇厚的.韵味。它与?日暮?

        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

        黄昏时分,忙碌在外的人们都在回家了,而自己呢,宦途失意,还面对浩浩大江,独立在苍茫暮色之中,更添异地飘泊之感。一个?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

        思乡是古人抒情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游子的登临诗作中更为习见。这样的诗歌,抒发的虽不是忧国忧民的感情,却可以从诗人那飘泊动荡的生活感受中,反映出封建社会一些知识分子的困苦情状。《黄鹤楼》这首诗景色绚烂,境界开阔,在感情基调上并不颓唐,不失为这类主题中的?千古擅名之作?。

        这首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来游黄鹤楼的所忆所见,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和游子的乡愁。诗的前四句主要写诗人登黄鹤楼的凭吊之感。而这种览胜吊古的情思又自然地与有关黄鹤楼命名之由来的美丽传说紧密相联。驾鹤成仙美丽而虚幻,但诗人却浪漫地认无为有,肯定他们?已乘黄鹤去?,现在黄鹄矶上只剩下空楼一座,徒有其名而已!于是,诗人吊古伤今之意,借鹤去楼空点出,从而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空寂寥落感。而?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二句,又深寓了古人不可见之憾,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这种人事变迁、今非昔比的感慨,在古人心目中是典型的,也是共通的,它是很容易触动政治失意者的共鸣。诗的后四句,写登楼所见景色和因凭吊而生的乡情。诗人登楼远眺,汉阳府东晴川阁附近平坦的陆地上草木繁茂,历历在目;而江中的鹦鹉洲上则?芳草萋萋?,生意盎然。看到亭亭绿树,萋萋芳草,此时,诗人心中蓦地想起了《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名句,触发了思乡之情,于是,诗人的目光便落在?日暮?时分的?烟波江上?,想透过眼前迷茫的景色去寻觅自己的?乡关?,然而,故乡遥迢千里,诗人在黄鹤楼上怎么能够看得到呢?从而由?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透露出浓重的乡愁。这种情思渺渺、悠悠不尽的心灵感受,对客游异乡的人来说,是不难理解的。

        在律诗中,这是一首破格之作。诗的前四句一气贯注,跌岩转折,连用三个?黄鹤?、两个?空?字,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三平调煞尾,完全摆脱格式和平仄的拘束,自然流泄,意到笔随,情跃纸上。对于这一七律中的离格奇绝之笔,沈德潜曾称赞它是?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作为律诗,前四句既然破格,后四句就要力求整饬归正。否则,就把七律写成七古了。由于该诗后四句回到格律时文笔也很自然,因此它在整体上仍然给人以大气磅礴、一气呵成的感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此诗实在是一种创新和突破,所以,人们不仅不以?离格?责之,反而弥觉新颖。

黄鹤楼全诗

       问题一:两首黄鹤楼诗,两个作者谁先谁后? 《黄鹤楼》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据说李白登临此楼,也是诗兴盎然,当他发现崔颢的这首诗后,连称“绝妙”,于是写了四名打油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后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即是李白搁笔亭。

        黄鹤楼主楼壁画上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 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也成为咏诵黄鹤楼的绝句。

        问题二:古诗黄鹤楼的意思 作者崔颢 20分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 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 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问题三:登黄鹤楼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是什么朝代的 《登黄鹤楼》是唐明诗人常作的题目,最著名的一个是唐?崔颢的作品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问题四:"黄鹤楼"这首诗是谁写的? 黄鹤楼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问题五:黄鹤楼的作者简介 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登进士第,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早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历边塞,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明人辑有《崔颢集》,《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问题六:黄鹤楼古诗加作者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送康太守》

        唐?王维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3、《黄鹤楼》

        唐?卢郢

        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十载倚江城。

        密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

        柳暗西州供写望,草芳南浦偏离情。

        登临一向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

        4、《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

        宋?苏轼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

        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着履音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

        洞中铿f落门关,缥渺入石如飞烟。

        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原执鞭。

        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

        持归包裹蔽席毡,夜穿茆屋光射天。

        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

        或取而有众忿喧,讼归有司令几年。

        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哀可怜。

        原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5、《黄鹤楼》

        宋?游景仁

        长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万景收。

        汉水北吞云梦入,蜀江西带洞庭流。

        角声交送千家月,帆影中分两岸秋。

        黄鹤楼高人不见,却随鹦鹉过汀洲。

        6、《菩萨蛮?黄鹤楼》

        现代?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7、《黄鹤楼》

        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9、《望黄鹤楼》

        唐?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10、《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唐?李白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11、《黄鹤楼》

        唐?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

        12、《江夏送友人》

        唐?李白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实,何以赠远游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问题七:登黄鹤楼的作者是谁?代诗人是? 登黄鹤楼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问题八:黄鹤楼古诗作者崔 黄鹤楼,作者崔颢,全文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中的名句有哪些?

       《黄鹤楼》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望黄鹤楼》 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处为:搴手换足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李白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江夏送友人》 李白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实,何以赠远游.□处:王干 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莽莽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河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黄鹤楼》 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 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 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 空使含情对落晖! 宋之问 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仙.清江度暖日,黄鹤弄晴烟. 岳飞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 陆游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范成大 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 白居易 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刘禹锡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王维 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求 《黄鹤楼》崔颢 解释+全诗+赏析!

       唐代崔颢《黄鹤楼》中整首诗,四句都是名句,详情如下: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首先写出了黄鹤楼名字的来历,给黄鹤楼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原来这儿住着一只美丽的黄鹤。很久以前,有位仙人驾鹤远去,现在这儿只留下黄鹤楼了。

       黄鹤楼虽然雄伟壮观,但它只是一个空壳,黄鹤、仙人已经远去,表现了诗人对黄鹤、仙人的怀念;黄鹤、仙人是自由、幸福的一种像征。

       寓意现实社会混浊、腐败、黑暗,人民生活痛苦;‘空余’二字道出了诗人的无限感慨。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多么希望黄鹤能再飞回来啊!抬头望天,只有那千年飘浮不定的白云在空中荡荡悠悠着,哪有黄鹤的影子。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希望现实社会能够变得祥和安宁,希望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前边这四句诗,虽然不合格律,多处违规或者犯忌,但是‘‘不以词害意’’,语言生动,寓意深刻。因此这四句话传唱千年而不衰。

       白天,晴空万里,长江大川和汉阳城的树木都显得格外分明,就连那远处鹦鹉洲上的荗盛的花草,也看得清清楚楚。一派美丽的风景!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长江大河虽然还是奔腾不息,向东流去,可是江面上烟雾笼罩,一片茫然。远处的美丽风景已模糊不清。烟雾笼罩,一片茫然,令人忧愁。

       忧愁社会一片茫然,混沌不清,前途不明;忧愁自己心怀报国之志,却不能施展才华,该何去可从,心中一片茫然。

       傍晚时分,倦鸟归巢,游子回家,思妇盼归,我该什么时候回家呢?向远望去,一片茫然,我的家乡在哪儿呢?

       白天风景如画,傍晚一片茫然,寓意时过境迁,江河日下。此时,知道黄鹤不返的原因了:黄鹤在的时候,天气晴朗,社会祥和;而现在,一片茫然,社会混沌。

       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

       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

       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通过怀古思乡,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忧愁社会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全诗以情写景,以景抒情,上下一体,反映了黄鹤楼的古今变化,表达了诗人登楼时的寂寞忧愁。

扩展资料:

       李白因《黄鹤楼》搁笔

       唐代诸多诗选,七律部分《黄鹤楼》要嘛开篇要嘛压卷,是因为这首诗被后世称为“唐人七律第一”,这和李白的一个典故有关。

       在众多的唐代诗人中,和江汉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的首推唐代号称“诗仙”的李白。李白青少年时代在江汉地区漫游十多年,因而自称“少长江汉”。又说:“我本楚狂人。”

       这些并非诗人逢场做戏的谑语,实是他出自肺腑的由衷之言。楚山楚水曾造就过战国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李白成长也离不开壮丽的楚地山水对他的哺育和陶冶。

       李白的诗集中共收诗歌千余首,其中有关黄鹤楼和江夏、汉阳的诗共有五十多首,武昌蛇山留下了许多李白的传说和遗址,有搁笔亭、太白亭、李白读书处等。

       由于崔颢的《黄鹤楼》诗,还引出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而搁笔的千古佳话。而崔颢的《黄鹤楼》也凭借这一典故而成为“唐人七律第一”。

       百度百科-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全诗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悠悠:久远的意思。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位于长江、汉水夹角地带,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东汉末年,黄祖杀祢衡而埋于洲上,祢衡曾作过《鹦鹉赋》,后人因称其洲为鹦鹉洲。乡关:故乡。

       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白云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简析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的仙人已经乘着白云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崔颢《黄鹤楼》全诗如下:

《黄鹤楼》

崔颢〔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白话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词句注释:

       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昔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历历:清楚可数。汉阳:地名,在黄鹤楼之西,汉水北岸。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市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乡关:故乡家园。

       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发,创作了这首诗。

作品赏析: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后来李白登楼时,也诗兴大发,当他在楼中发现崔颢一诗,连称“绝妙、绝妙!”相传李白写下了四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真是煞有介事,神乎其神。后人乃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搁笔亭,以志其事。重檐复道,成为燕游之所。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作者简介: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好了,今天关于“《黄鹤楼》全诗”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黄鹤楼》全诗”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