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_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每日诗词
2024 08-31 19:40 点击: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_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1.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教案

2.陈大丘与友期的文言文

3.陈太丘与友期

4.陈太丘与友期 / 期行原文_翻译及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_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教案

       1. 跪求《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哪有卖的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②先子度其足:③而置之其坐: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文中的 之 字解释。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 “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①窃入学舍 窃:( )②辄默记 辄 ( )③儿痴如此 痴( )④恬若不见 恬 ⑤父怒挞之 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 曷( )2.翻译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去热也 去( )2.翻译句字。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加点字。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一、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3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

        4 ①代词,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词,指尺子; ④代词,指尺子; ⑤代词,指鞋。二、1 ①窃:偷偷地; ②辄:就; 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④恬:坦然; ⑤挞:用鞭子打。

        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 2 ①王冕是诸暨县人。

        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3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三、1 ①啖:吃。 ②出:驱除。

        2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

        (其它答案合理均可)四、1 ①自:从。 ②是:这。

        2 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3 记述; 议论。

        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6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

        答案:。

2. 初一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20和25课,题目要经典,最好有个

        20 山市

        奂(huàn )山山市,邑(yì)八景之一也,然数(shù)年恒(héng)不一见。孙公子禹(yǔ)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míng),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chán)院。无何,见宫殿(diàn)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yuán)睥(pì)睨(nì),连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mǎng)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 ( fēi ) 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shǔ),楼愈(yù)高,则明渐少。数(shǔ)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àn)然缥缈(piāo)(miǎo),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xiè)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yú)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suì)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sì),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问:

        1、句子翻译:

        (1)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2)唯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答:

        (1)忽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2)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

        问:

        2、文中所描写的情景实际上是一种什么现象?用一个成语来回答。现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意思?

        答:

        2、海市蜃楼,比喻虚无缥缈的事物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问:

        1、《咏雪》一问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答:

        1、融洽、欢快、轻松

        问:

        2、读了《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你认为做人做事最基本的要求有哪两点?

        答:

        2、为人为事要讲信用,讲礼貌。

3. 文言文比较阅读 教学相长 君子之学

        教学相长,成语,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陈大丘与友期的文言文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陈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陈元方:“你的父亲在吗?”陈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

       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一篇,文章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该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陈太丘与友期

       1.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的翻译 初一的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 陈大丘与友期行文言文中的陈太丘形象

        陈太丘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试题 1.下面句子中加短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则是无信 / 是进亦忧,退亦忧 B、太丘舍去 / 屋舍俨然 C.相委而去 /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D、下车引之 /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2.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在过来的途中,陈太丘就离开了屋子,离开后朋友才到。 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待就出发了,离开家后朋友才到。 D、(朋友)犯了错无法按时到来,陈太丘只好丢下朋友一个人出发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2009年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中考语文试题)作者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也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此文《陈太丘与友人期》为方正。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注释 陈太丘,汉朝的陈寔,字伸弓,曾做太丘长。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

        (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

        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简评 这则短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陈太丘和一个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

        朋友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就一个人走了。他走了之后,朋友才到。

        这时陈太丘七岁的儿子陈元方正在家门口玩耍。朋友从陈元方那里得知陈太丘走了,非常生气,骂陈太丘不是人。

        陈元方据理反驳了父亲的这个朋友,认为他不守信还骂人,是无信无礼之人。朋友听后觉得很惭愧。

        “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陈太丘七岁的儿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于此可见一斑。

        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

        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

3. 田子造朝还金文言文答案与陈太丘与友期

        因为没有给题没法作答,只有把两篇文言文的译文给你啦!如果有疑问请追问,有帮助请采纳!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

        译文:

        田子做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了一百镒金,供养他的母亲.母亲说:"你是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田子回答说:"这是我的俸禄."母亲说:"做宰相三年不吃饭吗?像你这样做官,不是我所想要的.孝子侍奉父母,尽心尽力就行了,不义之物不要进入我的家中.做为子臣不忠于皇上,这是做为人子的不孝.你还是除去它吧."田子惭愧的走出来,上朝还金子,回来后请求接受惩罚.齐宣王 认为他的母亲贤能,为 她的深明大意感到高兴,当即赦免田子的罪过,让他重新为宰相,把金子赐给他的母亲。《诗经》说:“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说的是贤惠的母亲使子孙贤德。

        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 :①期:约定时间。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译文:

        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时间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那个朋友没有到,太丘不等他就走了。太丘走了以后那朋友才来。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戏耍。那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回答说:“等你很长时间,你不来,已离开了。”那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爸爸约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则是没有信用;当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则是没有礼貌。”友人惭愧,走下车来拉他,以示亲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4. 陈元芳与友期文言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5. 语文六年级上册现代文品读文言文点击,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注释:①期:约定时间。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2.尊君在不( )3.下车引之()4.元方入门不顾()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时间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那个朋友没有到,太丘不等他就走了。太丘走了以后那朋友才来。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戏耍。那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回答说:“等你很长时间,你不来,已离开了。”那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爸爸约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则是没有信用;当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则是没有礼貌。”友人惭愧,走下车来拉他,以示亲近,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

        一、1.放弃2.同“否” 3.拉 4.不回头

        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那朋友太丘那朋友

        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出处

6.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同行中的文眼是什么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同行中的文眼是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注释 :①期:约定时间。

7.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同行中的文眼是什么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同行中的文眼是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注释 :①期:约定时间。

8. 初一至初三的文言文古汉语句式

        共八种:一、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做谓语的句子。

        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一)“是”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常用做判断句的主语。

        1.是知也。 (《(论语)十则》)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做主语。

        知:通:智”,聪明智慧。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

        2.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做主语。

        3.是可谓善学者矣。(《送东阳马生序》)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马生”,做主语。

        “谓”做主语。(二)“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三)“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四)“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五)“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六)“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3.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4.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7.最是一年春好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9.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10.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七)“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1.非人哉!(《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2.非天质之卑。

        (《送东阳马生序》)(八)“……,……也”。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4.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允之任也。 (《出师表》)5.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6.夫大国,难测也。 (《曹刿论战》)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九)“……,……者也”。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十)“……者,……也”。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醉翁亭记》)2.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醉翁亭记》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4.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5.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醉翁亭记》)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8.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10.妾之美我者,畏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11.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十一)“……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石。

        (《马说》)(十二)“……,……”。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邹忌讽齐王纳谏》)(十三)“……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二、被动句(一)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感其诚”即“被……所感动”,这里指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二)有标志词语。

        1.“为”表被动。2.“为……所……”。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满井游记》)“为晴雪所洗”即“被晴雪洗”,这里指山峦被晴天的雪所洗浴。

        “为”即“被”。3.“于”表被动。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于……”即“在……被举荐”。

        三、省略句(一)省略主语。1.承前省。

        主语在前面已经出现过,为避免重复省略主语,译时要补上。⑴(《两小儿辩日》)木兰无长兄,(木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⑵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⑶(桃花源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⑷(余)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⑸(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⑹(溪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⑺(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乃”前面省略了主语“起义军”,译时要补上。⑴(一个人的想法)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前面省略了主语“一个人的想法”,译时要补上。⑵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乃至。

        (《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不至”和“乃至”前面省略了主语“友”;译时要补上。⑶(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曹。

9. 《世说新语》中有哪些关于“聪慧孩子”的故事(文言文)

        《何晏》、《王戎》、《汗不敢出》、《杨氏之子》、《咏雪》 一、《何晏》 1、原文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

        晏乃画地令方,自处 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

        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2、译文 何晏在七岁的时候,聪明伶俐就像是神童,魏武帝非常喜欢他,因为何晏住在宫里,就想收他做义子。

        何晏于是在地上画了一个圈,把自己圈在里面。别人问他这是干什么,他回答说:“这是我的房子”。

        魏武帝知道这件事,就让人把他送到宫外去了 。 二、《王戎》 1、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2、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群小孩出去游玩.看到路边的李子树结了很多果实,沉甸甸的几乎压折了树枝.这群小孩都跑过去采摘李子,唯有王戎不动.别人问他为何不动,王戎回答道:“树长在路边还有那么多果实没人摘,这李子一定很苦。”

        别人摘下来尝了一下,果然和王戎说的一样。 三、《汗不敢出》 1、原文 钟毓、钟会稍有令誉。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2、译文 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

        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

        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 四、《杨氏之子》 1、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

        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五、《咏雪》 1、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 期行原文_翻译及赏析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 文: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达。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自己先走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元方这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生气地说道:“简直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我自己先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而到了正午您没有到,这是没有信用;对着他的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十分惭愧,忙下车来拉他。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入家门。

       解释: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期行:相约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尊君在不: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否,通假字,通“否”。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委:丢下。

       去:离开。

       引:拉。

       顾:回头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南北朝·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 /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 /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国中文言文 , 诚信 , 哲理故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

        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 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地名。

        期行: 相约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今年。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 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 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鉴赏

        《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如此有限的文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意赅了。如果不是在语言的精炼上造诣高深,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陈太丘与友期》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 、“乃至” 等几个关键字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

        文章的结尾,虽只客寥数语,但却字字生辉。“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对元方鄙弃“无信”的那股倔强劲儿,也用“人门,不顾”四个字,描绘得维妙维肖。就在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第二层 (子斥友人)中,尽管作者用了比开头和结尾要多得多的笔墨,但文字仍然十分精炼。单就叙述的句子来说,在叙述友人问元方时,由“问”到“怒”,感情急剧变化,充分表现了友人那粗鲁无礼的性格。而在叙述元方批驳友人的怒斥时,则选用语气平和的“答曰”、“曰”这类词,这对表现元方不惧怕友人的怒斥、知书达理、善于应对的性格,起到了绝好的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的。这些人物对话,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句句都紧扣文章中心,紧扣人物性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文章写友人与元方的对话有三句。第一句“尊君在不?”开门见山,问得直截了当,毫无谦恭之意,初露性格的鲁莽。第二句“非人哉!”出言不逊,当着儿子骂父亲,这是不讲礼仪的行为,再露性格的粗鲁。第三句“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看似有理,实则无理。不自责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委过于人,怒斥对方如约而行的正确做法,这就更加暴露出友人不讲道理的性格特征。

        文章写元方与友人的对话也有三句。第一句“待君久,不至,已去。”这是针对友人的间话而答的。元方不是正面回答友人提出的问题,在,还是不在。而是先说“等君久”“不至”,再说“已去”,把父亲的 “去”与“等君久”和友人的“不至”联系起来。这样的回答,不仅把父亲为什么走说清楚了,为后面批驳友人的怒斥作了准备,而且话中有话,流露出对友人失约的反感。第二、三两句是对友人无理怒斥的反驳。第二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抓住实质,击中要害,

        使友人失去辫驳的根据。第三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出言不逊而说的。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一步紧逼一步,把友人通到了无以言对的狼狈境地,以至最后不得不“惭”而“下车引之”。由于这些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也可以看出元方—陈太丘性格的折光,是多么聪颖仁慧、知书达理。

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陈太丘与友期》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7篇诗文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佯为不知所以。晔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无以对。——明代·冯梦龙《欧阳晔破案》

        欧阳晔破案

        明代 : 冯梦龙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佯为不知所以。晔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无以对。 国中文言文 , 赞颂 , 写人 , 故事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宋代·司马光《陶侃惜谷》

        陶侃惜谷

        宋代 : 司马光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国中文言文 , 寓理 , 故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宋代 :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辞赋精选 , 国中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写景 , 抒情爱国

       好了,今天关于“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