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大家对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第一句的作用问题集合的关注和提问。我会以全面和系统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思路。
1.送灵澈上人和重送悲朗中贬吉州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感情的区别
2.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表现手法
3.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回答
4.《谢亭送别》与《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两诗中的最后两句在表达和抒情上的特点是什么?
5.为什么诗人呼唤“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6.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刘长卿的《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回答8-9题。(5分...
送灵澈上人和重送悲朗中贬吉州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感情的区别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与悲愤之情,自己满腹壮志却无处发挥…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表现手法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
题目:
1.试分析"人自伤心水自流'一句中两个"自"的妙处.
2.试从结构,内容,情感等方面对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作简要解析.
答案:
1. 这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诗人因友人远去而独自伤心)与“流水”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之水反衬诗人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
2. “孤舟”写出了作者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青山,“万里青山”又表达了作者恋恋不舍的深情。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回答
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如下:
①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
②反衬: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反衬行舟之孤小。
③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出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
《谢亭送别》与《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两诗中的最后两句在表达和抒情上的特点是什么?
三句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句更推进一步.第三句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 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对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孤舟”写出了作者旅途的孤寂.随着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诗人的心也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
为什么诗人呼唤“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谢亭送别 作者:徐浑 年代:唐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赏析
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反复不断的离别,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一层离愁了。
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与此同一机杼。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水急流”的刻画,舟行的迅疾自可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宛然在目。“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也使整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带有一点逼仄忧伤、骚屑不宁的意味。这和诗人当时那种并不和谐安闲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诗的前后联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天色变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眼前的江面,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笼罩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朋友的船呢?此刻更不知道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仿佛中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而一、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
赏析:
首句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何况如今听到猿声的,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纵然不浪浪泪下,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客散暮江头”,也都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日落西山,暮霭沉沉,旅人扬帆,送者星散,此时尚留在江头,即将分手的诗人与裴郎中又怎能不更动情呢?
第二句“人自伤心水自流”,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这就越发显出上下两句有水乳交融之妙。此时日暮客散,友人远去,自己还留在江头,更感到一种难堪的孤独,只好独自伤心了,而无情的流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
三句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句更推进一步。第三句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
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对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孤舟”写出了作者旅途的孤寂,“万里青山”又表达了作者恋恋不舍的深情。随着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诗人的心何尝没有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呢!
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刘长卿的《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回答8-9题。(5分...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小题1:
试题分析:结合诗题中的“送”“贬”两字大概了解诗的意境,再概括第二句中“伤心”一词来理解诗人写景所表达的情感。
小题2:
试题分析:“青山万里”从大处写景,而“一孤舟”从小处写景,点明对比的方法,从诗人对友人的情感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来概括。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第一句的作用”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