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请允许我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长征古诗的相关信息,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长征古诗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长征诗句句20首
2.关于长征的诗句有哪些?
3.长征的诗句是什么?
4.长征的诗句是哪首?
5.有关长征的诗词
6.长征(古诗)
长征诗句句20首
长征诗句句20首如下: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3、志民长征万里路迢迢,风萧萧,雨飘飘。浩气比天,千军势如潮。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
长征介绍如下: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征途介绍如下:
征途,汉语词语,拼音为zhēng tú,意思是指远行的途程,出自《秋日别庾正员》。
诗介绍如下:
诗句,读作:shī jù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中国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
见于《诗经》。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宋元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后,诗句内容逐渐扩充和演绎,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诗句演变成没有了字数的限制的自由体诗歌。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2022年,中国诗歌学会命名清远为中国第一个中国生态诗歌之城。
汉族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整理,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
关于长征的诗句有哪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泊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1962年4月20日
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
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
——朱德
1951年
飞身可夺天堑
健步定攀高峰
——胡耀邦
1985年9月20日
安顺急抢渡,大渡勇夺桥。
两军夹江上,泸定决分晓。
——聂荣臻
1979年10月13日
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
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
——杨成武
1980年2月16日
旧貌换新颜
——杨成武
1985年5月29日
浪淘沙 重过泸定桥
铁索飞云空,浪涛汹汹,泸定桥横高峡中。西去平叛驱车急,往事潮涌。 当年抢英雄,敌军重重,红军冒死建奇功。而今又踏长征路,山河峥嵘。
——张爱萍
1979年春
长征的诗句是什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
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
出自:《七律·长征》
年代:?现代 作者:?毛泽东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意思: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这首诗写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长征的诗句是哪首?
《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1957年,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正式发表于《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颈联中的原出句“金沙浪拍悬岩暖”改为“金沙水拍云崖暖”。这一改动,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1958年9月刻印的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书眉上批注说:“浪拍:改水拍。
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毛泽东所说的这位“不相识的朋友”,是指在东北师范大学任教的罗元贞教授。
0
有关长征的诗词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本诗写毛泽东在1935年胜艰难险住阻的过程。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原文:
七律·长征
作者: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古诗)
有关长征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征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长征诗词1
1.《忆秦娥?娄山关》
作者: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2.《七律?长征》
作者: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3.《过草地》
作者: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4.《七律》
作者:乌兰夫 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5.《清平乐?六盘山》
作者: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长征诗词2
1: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
一曲悲歌震宇寰,长驱万里越千山。 壮怀旌猎冲围堵,展翅鲲鹏翱九天。 赤水用兵扬韬略,乌蒙磅薄战凶顽。 奇功盖世铭青史,八十春秋仰俊贤。2:北上抗日先遣队长征记
先遣一军路远遥,千征百战捣敌巢。 兵锋指向惊宫壁,怀玉悲歌落九飙。 险隘乌泥良将殒,谭家桥断恨难消。 粟郎留得豪气在,百万雄师葬蒋朝。3:红四方面军长征记
嘉陵强渡水波平,携手两军再起程。 北上南征存异议,扬镳分道各争雄。 沼泽三过崎岖路,百丈鏖兵挫剑锋。 西路军魂悲壮矣,祁连巍耸悼英灵。4:红二十五军长征记
孤军童旅大旗扛,赴难救国主义张。 独树争锋围壁破,紫荆险隘似纸墙。 征程血沃催人泪,战地情思分外香。 携手两军基业奠,兵强马壮伴歌扬。5:红一方面军长征记
血染湘江战马鸣,转兵通道下遵城。 群龙得首自腾舞,四过赤河巧用兵。 大渡金沙难阻遏,雪山草地胜闲庭。 天险隘口一兵破,立下殊功未留名。6:红二方面军长征记
双龙出水动天罡,恶战湘黔勇者强。 西向声东施巧计,乌蒙旋仗蒋空忙。 金沙浪遏如闲步,雪域稀寒路苦长。 “另立”图谋无考量,百川奔涌汇海洋。7:长征颂
红军“二万五”长征, 长征精神举世称。 乌江赤水强泅渡, 草地雪山艰步行。 前堵后追被粉粹, 风餐露宿显峥嵘。 撼地震天英雄汉, 唯独有我子弟兵! 千秋绝唱忆长征, 鬼泣神惊耀汗青。 星火燎原生死劫, 恒言醒世焰飙腾。 一线曙光划长夜, 为得明霞贯宏程。 八十年轮沧桑变, 迎来神州更妍明。 英雄红军不惧难, 战略转移万重山。 天兵神将破敌阵, 迂回伏击战凶顽。 人民拥戴***, 迎来全国得解放。 英雄史诗传千古, 丰碑永矗耀人间。长征诗词3
当我们在阳光下 在绿色的田野里 在川流不息的高速上 享受,美好的生活时 盈盈的目光里,总会 舞动着一根红飘带 这是一根 象征长征的红飘带 他曾舞在满目疮痍的 中华大地上 舞在多风多雨的20世纪里 婉转,漫舞 舞出一座座丰碑 舞出气吞山河的壮举 舞出革命史上最为绚丽的一笔 光阴荏苒,转眼间 80年的时间过去了 那段峥嵘岁月 却没法忘记 笔尖轻触 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便被轻易的勾起 一幅幅壮烈英勇的 画面,在眼里浮起 在心里激荡 如猎猎的山风 如滚滚的浪涛 久久地,不能平静 我们的红军 为了人民,不再流泪 不再挨饿,不再受欺凌 挺身而出,抗战 于是,毅然决然地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攻克天险腊子口 翻越六盘山 穿越人迹罕至的草地 多个白天啊 风萧萧,雨亦萧萧 多少个黑夜啊 天作被子地当床 风餐露宿又饥肠辘辘 这就是,我们的革命者 红军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是他们的双脚丈量过来的 茫茫的长征路是 我们伟大的红军战士 用鲜血与汗水 用血肉之躯换来的胜利 长征,他是革命历史上 一幅无比壮丽的`画卷 长征,他是 人类历史上一个奇迹 长征,他是一部 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无论是,昨天 还是,明天 我们都要将 老一辈革命者举起的 火炬,由我们承接过来 再高高地擎起 祖国的未来,无疑 有我们这一代人担任起重担 将祖国建设得 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祖国的红旗 将永远的,高高地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们要珍惜 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日子 我们要好好地学习,长征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 不管他风来雨去 还是那些沟沟坎坎 我们也要挺直脊梁 跨越那些山山水水 像我们的红军那样 英勇,无畏,不怕困难 我们要,保卫祖国 建设祖国 开创未来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我们,向党致敬 向红军致敬 向那些英雄烈士致敬 红旗飘飘 山海肃穆 每一位中华儿女 都将永远的,纪念 我们的老一辈革命者,红军 那些抗战牺牲的烈士 将永垂不朽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不管他时间流逝 还是岁月老去 我们都会永远记住长征精神 也会永远学习长征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长征
作者: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该诗应该作于长征胜利结束之时。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又称大雪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五千米以上。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鉴赏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鼓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收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在毛泽东诗词中,有很多直书地理名称,且大多是用来表示行军的路线。例如『清平乐.蒋桂战争』“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有“百万工农齐努力,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等等。这些都是工农红军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那么,由此可看出毛泽东诗词是怎样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本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四句词,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红军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而在本词中诗人则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但毛泽东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的诗情,同时也反映出毛泽东对祖国语言文字锤炼的功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慨,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足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愁4 。“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参考资料:www.klmon.com好了,关于“长征古诗”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长征古诗”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