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和垓下歌(大风歌和垓下歌比较阅读)

诗词归类
2024 03-15 13:05 点击:

《大风歌》与《垓下歌》赏析和比较

《垓下歌》和《大风歌》虽同为楚歌体抒情短歌,但一是慷慨悲歌,一为雄豪绝唱;一是写打江山者得江山之瞬间心胸,一是写盖世英雄之壮烈扼腕。真可谓各有千秋,不同凡响。

一、背景不同:

1、《垓下歌》是项羽困于垓下。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兵少粮尽,自知败局已定。夜饮帐中,面对美人虞姬,宝马乌骓,乃慷慨悲歌。唱出了气盖一世的英雄豪杰穷途末路的悲慨。《垓下歌》这首诗从项羽口中唱出,使人感到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英雄末路的无奈溢于言表。

2、《大风歌》是刘邦班师回朝。淮南王英布叛乱,刘邦亲自率军征讨,英布败逃,刘邦命其部将乘胜追击,自己则班师回朝。归途中,他停留在自己的故乡沛县,在沛宫摆下筵席,与家乡父老纵情欢歌,酒酣刘邦击筑起舞,慷慨悲歌。《大风歌》刘邦唱得踌躇满志,抒发了他的政治抱负。

二、情怀不同:

1、《垓下歌》是英雄气短。动情地抒写了一个曾经让历史也为之惊叹的慷慨悲壮英雄的悲哀,令人动容兼动情。四面楚歌中,项王在惊讶之余心生悲凉之感

2、刘邦吟唱《大风歌》是踌躇满志。表现出了自己夺得天下难以抑制的喜悦心情,对人生经历的一种思考,也是面对这个庞大的汉帝国如何发展的一种踌躇与兴奋。

三、风格不同:

《垓下歌》与《大风歌》,虽一为英雄末路的悲歌,一为开国雄主的绝唱,一为情调低沉,一为情调高亢,却能一样感染读者,传唱千古。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中国最霸气,最有气势的王者诗词,看看谁的更厉害

一、汉高祖·刘邦《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译文

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我威武平天下,荣归故乡。怎样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

汉高祖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反叛,还军途中,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饮酒,酒酣时刘邦击筑,同时唱了这首歌。

二、西楚霸王·项羽《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译文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可时运不济宝马也再难奔驰。

乌骓马不前进了我又能怎样呢?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败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诗。《垓下歌》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三、武皇帝·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

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

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慷慨而歌。《短歌行》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曹操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四、晋宣帝·司马懿《征辽东歌》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遇际会,毕力遐方。

将扫群秽,还过故乡。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告成归老,待罪武阳。

译文

天地开辟啊曹魏代汉,如同日月重新放射出光芒。皇上赐给我绝佳的机会啊,让我仗剑讨伐远方。横扫叛贼公孙渊,路过我可爱的家乡。铲除疆域中的一切敌人,还遭受生灵涂炭的百姓以稳定和安宁。大功告成我将请辞告老,听候皇上发落,让我在舞阳颐养。

东汉末年,公孙渊继为辽东太守后,对魏不逊。魏明帝震怒,召回司马懿,命他率兵讨伐。临行时亲友相送,司马懿感慨作此歌。

五、毛泽东《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沁园春·雪》是 于1936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多娇,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了 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大风歌和垓下歌哪个更有气势???

个人认为大风歌更有气势,三句话概括了创业,成功和守业

垓下歌给人一种英雄末路的感觉

大风歌与骇下歌的内容是?

大风歌

西汉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注释】

①刘邦平黥布还,过沛县,邀集故人饮酒。酒酣时刘邦击筑,同时唱了这首歌。汉朝人称这篇歌辞为《三侯之章》,后人题为《大风歌》(始于《艺文类聚》)。②“海内”,四海之内,就是“天下”的意思。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

赏鉴

刘邦在战胜项羽后,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这当然使他兴奋、欢乐、踌躇满志,但在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深刻的恐惧和悲哀。这首《大风歌》就生动地显示出他的矛盾的心情。

他的得以战胜项羽,是依靠许多支部队的协同作战。这些部队,有的是他的盟军,本无统属关系;有的虽然原是他的部属,但由于在战争中实力迅速增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项羽失败后,如果这些部队联合起来反对他,他是无法应付的。因此,在登上帝位的同时,他不得不把几支主要部队的首领封为王,让他们各自统治一片相当大的地区;然后再以各个击破的策略把他们陆续消灭。在这过程中, 不免遇到顽强的抵抗。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抢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

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对于人的渺小的感伤对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见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这是对的。“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情状。“群雄竞逐”的“雄”,《文选》的有些本子作“凶”。倘原文如此,则当指汉初英布等人的反乱。但一则这些反乱乃是陆续发动的,并非同时并起,不应说“群凶竞逐”;再则那都是局部地区的反乱,并未蔓延到全国,不应说“天下乱”。故当以作“雄”为是。下句的“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则是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所以,在这两句中,刘邦无异坦率承认:他之得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但是,正如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刘邦所造成的,他只不过运道好,碰上了这种局面而已。从这一点来说,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实属偶然。尽管他的同时代人在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样的幸运,而他之缍获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与才智;但对于刘邦这样出身于『底屋的人来说,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时代,他的努力与才智又有多少用处呢?所以,无论怎么说,他之得以当皇帝,首先是靠机运,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他以当进的人对之根本无能为力的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来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至少是不自觉地显示了他的某种心理活动的吧!

汉高祖十二年末平定了英布后,路过家乡沛县,置酒召父老宴,酒酣,刘邦击筑歌大风,他在快乐当中,想起过去自己怎样战胜了项羽,又想到以后要治理好国家,哪儿去找勇士帮他守卫呢?想到这里,十分感慨,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后人纪其盛,日歌风台,后汉蔡邕以大篆书歌勒石,至今二千年

刘邦的《大风歌》是专门讽刺项羽的《垓下歌》吗?

个人认为不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说。

第一个方面,从诗歌入手。

《垓下歌》说的是项羽自己在垓下被围,四面楚歌,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雄心与抱负即将破灭,陪伴自己的骏马与美人虞姬也将前途未卜,而发出的对命运的慷慨激昂的悲壮之情。

《大风歌》是刘邦击败英布后,衣锦还乡途经故里,所作的一首表达自己大败敌军荣归故里的畅然之情,也表达了对能否安守天下的忧虑。

至于文中都带有楚地的风格,是因为刘邦的故里,已经被楚国占领了很长时间,而楚地的语言与风俗也影响了此地。而项羽本就是楚国人,诗词中带有楚风是很正常的。

因此应该是无心之作。

第二方面,从实际情况入手来分析分析。

《垓下歌》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文中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首先我们知道《史记》是司马迁所作,而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也在汉朝作太史令,他们一家就是专门作史的。而司马迁在写史记时,据说遍访名山大川、博学之士、当时老者,收集资料,并根据祖上所传撰写史书。

因而《史记》一书其实是史实加杜撰结合的,就像项羽“垓下之围”,司马迁知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项羽被谁带领多少人所围,他甚至可能知道项羽是带多少人从哪边逃跑的。但是,他毕竟不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也并不跟随项羽左右,因而他怎么能够知道项羽在军帐中唱出了后世名为《垓下歌》的诗呢?

因此我猜测,《垓下歌》不一定是项羽自己所作,而是司马迁根据当时的情景与环境,自己想象出来的。而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身为汉代开国皇帝的刘邦,又怎么能见到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所作的文章呢?

因此刘邦所作《大风歌》并不是为了专门嘲讽项羽。

望采纳,欢迎交流与讨论。

有没有“易水歌”、“垓下歌”、“大风歌”之类的诗歌

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

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

西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 猛士兮守四方。

汉武帝刘彻的诗歌

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瓠子歌其一

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巨野溢,鱼弗郁兮柏冬日。

正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

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

皇谓河公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啮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

瓠子歌其二

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污兮浚流难。

搴长茭兮沈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穨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万福来。

天马歌

太一贡兮天马下。

沾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跇万里。

今安匹兮龙为友。

西极天马歌

天马徕从西极。

经万里兮归有德。

承灵威兮降外国。

涉流沙兮四夷服。

李夫人歌

是邪非邪。

立而望之。

偏何姗姗其来迟。

思奉车子侯歌

嘉幽兰兮延秀。

蕈妖淫兮中溏。

华斐斐兮丽景。

风徘徊兮流芳。

皇天兮无慧。

至人逝兮仙乡。

天路远兮无期。

不觉涕下兮沾裳。

垓下歌与大风歌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

垓下歌是项羽被围垓下时的无奈之作。表达的是英雄末路的感慨,里面项羽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与时运的不利,无疑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缺点。

大风歌则是刘邦在争夺帝王之位的战争中获胜之后的作品,里面处处洋溢着一个胜利者衣锦还乡的骄傲和自信。

英雄的逝去令人感慨,曾经的硝烟也已经散去,我们也唯有从这些文字里去感慨一番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The End